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探索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育人实践路径,助力新市民儿童完整生长,9月20日,学校特邀南通大学原副校长兼文学院院长周建忠教授、苏州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周生杰教授、南京师范大学朱爱华教授以及艺术指导季新泉老师、冯晶晶莅临指导。
上午,集团总校长孙建兵对江苏省立项课题《九里石塘:“在地传统文化”创新育人实践探索》进行了汇报,围绕项目背景与立项优势、项目建设内涵与价值、项目建设目标与内容、项目创意与预期成果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。周建忠教授肯定了项目的研究价值,表示研究定位要高远,过程中要不断调整、优化,把想出来、说出来、做出来三个步骤落实到位。周生杰教授认为要深入挖掘九里石塘的历史,使研究主题更突出,成果转化更明显。朱爱华教授指出项目研究要突出重点,深入思考研究中的创新点与困惑点。
下午,副校长徐秋凤讲述《梦里吴江 九里石塘》剧本的总体创作思路,剧本以丰富的艺术形式表现“交融”到“创构”的转化过程,并在创造性转化中实现完整育人。徐佩妮老师、朱文娟老师、裴菲老师分别分享了剧本中创作的思路与背后的意蕴。副校长李春芳从体育剧本《四季韵律 节气奇缘》的创作思路为起点,介绍了二十四节气中与传统体育运动相关的活动,深入挖掘传统体育运动背后的文化底蕴。剧本创作者沈卓薇老师分享了自己和卢晓雪老师的创作过程,展现出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。周建忠教授提出剧本需与学生的成长紧密相连,呈现纵向的提升。周生杰教授提出要注意人物对话,剧本的语言要更儿童化,充分考虑舞台剧的受众群体。朱爱华教授从语言和内容两方面出发,指出剧本内容要增加厚度。编导冯晶晶结合对九里石塘的实地考察,对舞台的定位、人物的塑造、呈现的效果等舞台细节进行了生动的展示。
文言文跨学科教学团队结合自己的文言文教学课例,从聚焦文言文跨学科教学的解读、教学流程及结合论文提纲讲教后思考这三个维度分别进行现场汇报。周建忠教授从文言文的写作背景、编排立意上进行分析,指出文言文跨学科主题学习应从整体出发,回归儿童本位。周生杰教授从文言语境和文本句读出发,指出辨音、朗读等传统文言学习方法的重要性。朱爱华教授指出文言文学习应字字落实“言”,但应注意是“因文释言”,同时“因言活文”,最终实现“以文化人”。
深耕细研,探索而知其辽阔深远;智慧引导,对话交流现其源远根深。本次活动在研讨中整合学科智慧,在实践中提炼教学理念,为未来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,也为我校带来了先进的研究理念和策略,加速了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,推动教育改革向深层次发展。
- 上一篇:没有了
- 下一篇:匠心有道:启“开题”新征程